港區污染防治懶人包:環保法規一次看懂
台灣四面環海,港口活動頻繁,港區污染防治成為環保重點。你知道嗎?一艘大型貨輪的排放量可能超過上萬輛汽車,而港區作業產生的廢水、廢棄物若未妥善處理,將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衝擊。台灣的環保法規針對港區污染訂定嚴格規範,從空氣、水質到廢棄物管理都有明確要求。
港區污染防治的法律基礎主要包含《空氣污染防製法》、《水污染防治法》及《廢棄物清理法》。這些法規不僅規範船舶排放標準,更要求港區業者必須取得許可證才能進行相關作業。以高雄港為例,近年推動的「綠色港口」計畫便要求船舶使用低硫燃料,並設置岸電系統減少空污。
環保署統計顯示,台灣主要港區的空氣品質已較十年前改善約30%,但仍有進步空間。關鍵在於業者是否確實遵守法規,以及主管機關的稽查力度。民眾若發現港區污染情事,可透過公害陳情系統檢舉,最高可獲檢舉獎金60萬元。
船舶排放標準怎麼訂?
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的《防止船舶污染國際公約》(MARPOL)是台灣船舶排放管理的重要依據。環保署據此訂定《船舶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規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排放限值。2020年起,台灣實施與國際同步的0.5%低硫燃油政策,違者最高可罰100萬元。
實際執行上,海巡署會同環保單位進行船舶油品抽檢,並透過排煙檢測系統監控。值得注意的是,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可大幅降低污染,目前基隆、台中、高雄等主要港口都已建置岸電設施,政府更提供使用優惠鼓勵業者配合。
港區廢水處理關鍵措施
港區作業產生的含油廢水、洗艙水等必須經過處理才能排放。《水污染防治法》規定,業者應設置廢水處理設施並取得排放許可證。以修造船廠為例,其產生的廢水需經油水分離、重金屬去除等多道程序,符合標準後方可排放。
環保單位會不定期採樣檢測,超標排放者將面臨6萬至2000萬元罰鍰。近年更引進即時監測系統,數據直接傳送至主管機關,大幅提升管控效率。民眾若發現港區有異常排水情形,可立即撥打環保報案專線檢舉。
廢棄物管理與回收機制
船舶產生的生活垃圾、作業廢棄物須依《廢棄物清理法》分類處理。國際船舶靠港時,其廢棄物應委託合格清除機構處理,並開具證明文件備查。台灣各港口都設有廢棄物接收設施,業者可申請使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含危險物質的廢棄物如廢電池、廢油等,必須交給專業處理機構,違法棄置將面臨刑責。環保署推動的「海廢治理行動方案」也要求港區加強廢棄物源頭減量,例如提供獎勵措施鼓勵漁船帶回海上垃圾。
【其他文章推薦】
提供原廠最高品質的各式柴油堆高機出租
聲寶服務站全台即時到府維修,專業快速不拖延!
塑膠射出工廠一條龍製造服務
零件量產就選CNC車床
東元服務站專業維修團隊,全台據點快速到府!
找台中搬家公司?透明報價+五星好評,立即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