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或增“拿鐵稅” 中國的環保稅又該何去何從?

掃地機出租
消毒機
煙霧機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英國為瞭環保竟然要出“拿鐵稅”?中國同樣不甘落後!2018年1月1日,我國中國第一個綠色稅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已經落地半個月,並將在4月迎來首個申報期。從“排污”到“環保”,實施的過程中將克服哪些難點?從“費”到“稅”,未來的稅制完善該如何進行?
英國或增“拿鐵稅” 中國的環保稅又該何去何從?
  就在近日,英國有關環保的稅目恐怕將再增一條“拿鐵稅”。
  英國環境審計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建議,將對一次性咖啡杯征稅,以減少一次性紙杯的使用,從而達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就在網友紛紛調侃,英國為瞭環保真是“不遺餘力”,未來喝星巴克都需要自帶水杯的時候,中國第一個綠色稅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稱《環保稅》)也已經落地實施近半個月瞭,並且將在4月迎來首個申報期。
  “環保稅”的前身實則是“排污費”。
  從“排污”到“環保”,實施的過程中將克服哪些難點?從“費”到“稅”,未來的稅制完善該如何進行?
  成瞭“有道理的排污”?
  環保稅作為中國第一個獨立的綠色稅種,在實施的過程中主要面臨兩個問題:如何保障企業所交的稅額正確,以及如何讓環保稅真正發揮環保作用。
  環保稅目前將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項列入應稅污染物范圍,這也促使征收環保稅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專業的設備以及技術人員才能對企業排放的應稅污染物進行精準的測量。
  面對這個問題,首都經貿大學財稅學院教授劉穎在接受國是直通車的采訪時表示:“最重要的是稅務部門與環保部門之間共治的問題。”
  她進一步解釋,環保稅的征收方式是由企業申報的,但稅務機關無法直接判斷企業所申報的排污情況屬實,這需要環保部門提供相應的數據支撐,及時給稅務機關提供相應的信息,在兩個部門的協調配合下,才能保證納稅人所申報的納稅依據、稅額正確。
  另外不僅僅要保障企業所交的稅額正確,如何讓企業所繳納的稅款“物超所值”,讓企業真正做到減排環保,也是環保稅在實施的過程中值得思考的難題。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溫來成在接受采訪時就提出瞭這樣的疑惑:“在稅收理論上來看,環保稅所征收的額稅要能夠達到對環境所造成的損害進行補償的程度,這就要求環保稅在征收管理上的各項設計都要合適,否則容易出現稅負不重,企業沒有壓力,繳納稅款後再進行的排污行為反而變得理所應當,成瞭有道理的排污。”
  針對這個問題,溫來成也提出瞭自己的解決思路:“在環保稅的實施過程中,根據各項形勢的變化,有關部門可以對稅目稅率做進一步的調整,甚至是對環保稅的征稅范圍的調整也是可以實現的。”
  未來的環保稅怎麼走?
  雖然環保稅在中國才剛剛正式實施,但實際上,歐洲一些國傢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對於破壞環境的相關行為進行征稅瞭,並在快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豐富所涵蓋的內容,對中國的環保稅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借鑒作用。
  就拿文章開頭的“拿鐵稅”為例,暫且不議英國“拿鐵稅”的方案是否可行,單純就環保稅涵蓋的范圍來看,這為中國環保稅未來的發展帶來很好的思路。
  “一個完整的環境保護稅體系,應該做到凡是對環境造成瞭破壞的行為都應該征稅。”溫來成表示,“未來隨著征收制度的完善,社會對環境保護稅的認可程度的提高,稅目也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進行增加,環境保護稅所涵蓋的范圍也需要進一步的調整。”
  不僅僅是涵蓋范圍要更加豐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目前已經有的資源稅和消費稅,其中含有對環境保護的調節功能,未來這個功能該如何才能更好的發揮就是環境保護稅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瞭。”
  他進一步表示,資源稅、消費稅、碳稅都是環境保護稅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稅、消費稅目前已經有明確的制度框架,碳稅在中國目前還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如何推動稅收法定條令以及稅制設計都是未來環保稅體制逐漸完善值得探討的問題。
  原標題:為瞭環保,英國出瞭個“拿鐵稅”,中國的環保稅該怎麼收?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3182.html

“瞻前顧後”說並購:一場由環保企業主演的“大戲”

台中自助搬家
洗地機出租
洗地機
洗地毯機
煙霧機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幾年來,環保行業並購大戰風起雲湧,不止於國內並購,很多環保企業更是加快瞭出海步伐,走國際化路線。通過分析眾多環保並購案可以發現,環保並購多由上市公司領跑,且涉及到各個細分領域。
“瞻前顧後”說並購:一場由環保企業主演的“大戲”
  多年前,並購對於環保產業和環保企業而言,還是一個偏小眾的實現特定戰略的手段。多年後,隨著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環保行業內的並購逐漸成熟,尤其是2015年以來,企業並購步伐逐漸加快。
  2017年並購回顧
  對於消費者而言,2017年,各種狂歡剁手不停;對於環保企業而言,2017年同樣是“買買買”不停。這一年,環保並購大戲同樣異彩紛呈。年初清新環境1.28億元收購北京博惠通80%股權,博世科收購加拿大污染修復公司;後有盈峰74億並購中聯重科環境產業集團,碧水源7500萬元收購冀環公司和定州京城環保100%股權,科融環境3.85億元現金收購永葆環保70%股權……
  直到2017年的最後一個月,環保並購市場還在持續走熱,企業收並購動作不斷。12月8日,永清環保擬收購固廢處置公司100%股權;12月27日,粵豐環保全資附屬科維環保以代價人民幣8704.55萬元收購目標公司杭州朗能環保的100%股權,杭州朗能環保擁有項目公司簡陽粵豐環保的50%股權等。
  不僅如此,很多環保企業也將發展眼光放到瞭國外,走國際化路線。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底,三年間,中國環保企業海外並購案例共發生約47起,涉及金額近450億元人民幣。
  通過整理分析這些並購案可以發現,環保並購多由上市公司領跑,越來越傾向於對技術、品牌和專業的追求,且涉及的領域快速向環保各細分領域發展,涵蓋水處理、廢氣處理、環境監測、固廢處理、土壤修復、環衛清潔等。
  2018趨勢展望
  進入2018年,環保並購是否還會延續此前的熱度?又是否會收獲的更多的驚喜呢?業內專傢預計,2018年環保行業依靠並購拓展業務的情況仍會持續,並購規模將趨於穩定。從行業生命周期曲線來說,環保行業也已過瞭激情肆意的青年階段,慢慢走向成熟穩重的中年。
  新年伊始,已有企業打響瞭第一炮。1月4日,北控水務集團公佈,公司全資附屬北控水務(中國)投資作為買方,擬向北京京城環保收購延吉京城環保產業有限公司80%的股本權益,代價人民幣5414萬元。
  碧水源也發佈公告,公司與關聯方西藏必興共同出資1.44億元,收購中興儀器60%股份,進軍環保監測產業。
  並購,有人把它比喻成一個企業群雄爭霸的“大戲”,隨著資本的大舉入侵,環保並購逐漸成熟,也預示著環保產業正處在一個發展蛻變期,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需要規避一定的風險。
  當然,要想演好這場“大戲”,企業就得在新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必須將技術創新作為核心動力,加大對重點共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投入力度,同時更加註重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的技術合作,加快產學研結合。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3167.html

深挖全產業鏈價值 土壤修復還應加緊“補課”

新竹裝潢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是生態文明建設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土壤修復行業作為“十三五”期間發展空間最大的環保細分行業,正在釋放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不過,處在發展初期的土壤修復市場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深挖全產業鏈價值 土壤修復還應加緊“補課”
  其實,近年來,隨著“土十條”的落地,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乘勢而上,各方面的建設也處在不斷完善中,這對於處在打基礎階段的行業而言是難能可貴的。
  為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配套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2017年9月環保部最新發佈瞭四項土壤污染評估、監測的環保標準,填補瞭我國在土壤防治過程中的標準空白。同時,為促進先進土壤污染防治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滿足新形勢下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需求,11月底《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印發,供各類企業、財政投資或產業技術資金、各類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公益、私募基金及風險投資機構等用戶在土壤污染防治技術升級改造和投資時參考,更將促進土壤修復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當前,於2016年四季度啟動的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將在2018年開展全面普查,這意味著土壤環境即將迎來大考。因此,我國土壤管理應加緊“補課”,夯實基礎建設。隨著後續配套政策的持續加碼,土壤修復產業將繼續擴大,形成土壤修復管理模式、完善監管體系、建立行業協會、形成完善的土地修復產業鏈。
  土壤修復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復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也是世界性的難題。我國土壤修復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技術儲備欠缺,處於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初期;目前行業仍以國外修復材料和裝備為主,技術工藝以異位穩定化處理為主,原位技術工藝缺乏。充分發揮創新驅動力至關重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源頭嚴控,強化科技支撐,發揮市場作用,引導公眾參與。
  受益於土壤修復的巨大空間與政策紅利,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進入土壤修復行業。中石化正在進一步開拓城市土壤修復等社會市場新興業務,高能環境領跑土壤修復行業;永清環保正將土壤修復逐漸發展為核心業務之一,東江環保也在積極切入土壤修復市場,拓展產業升級。
  土壤修復行業取得的累累碩果與成長進步不可否認,但困難與挑戰也不容忽視。從發展現狀看來,土地修復經濟模式尚未形成,資金缺口較大,資金和經濟模式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從行業制度體系而言,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涉及到的調查、監測、評估、修復制度幾乎處於空白狀態,亟需制訂相應的土壤修復標準、工藝等。
  目前從事土壤修復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但總體而言小而不強、多而不精。從大多數企業看來,土壤修復技術水平仍然較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行業亟需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進一步吧產業做大做強,培育出龍頭企業。
  未來,我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空間並不僅僅在土壤修復上,將包括監測、修復、評估等領域在內的整個土壤產業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黃錦樓就行業的發展前景表示,土壤修復應當向全產業鏈發展,往前為工業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持,防治管控污染物進入土壤,建立風險防范機制和應急措施,往後為業主單位提供監測等配套服務,這兩塊的市場比土壤修復市場還要大。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