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環保產業這一年:你不能錯過的6個字

掃地機出租
消毒機
煙霧機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從歷史洪流的角度看過去,2017年的環保產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曾經幾多風雨飄搖,也曾經幾多榮耀耀眼,但從來不曾像今天這樣,將綠色、低碳、清潔的信念嫁接在新經濟常態的萌芽上——節能環保產業形態已經融入中國浩浩湯湯的歷史潮流。
  回望環保產業這一年:你不能錯過的6個字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節能環保行業的年度漢字,但無論是何種印記,都是2017年產業發展軌跡的一個側影。這既是初心,又是目標,回望的是歸途,指向的是未來。
  漲
  迎著實體經濟回暖春風,2017年的節能環保產業,飛馳在高速增長的軌道上。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治理產業、環保綜合服務等各項板塊實現瞭規模增長,不論是中堅力量還是“小而美”企業相繼喜迎豐收時節,行業景氣度、企業業績一片欣欣向榮。隨著環境治理效益的提升,環保圈的幸福指數也隨著產業一同齊飛,讓人“興奮不已”。
  穩
  穩字,禾急也。其意為如同禾苗生長一般,不知不覺中孕育生機,不急不躁下冒出尖來。在行業熱度延續的歷史機遇期,環保產業始終堅持提質增效的戰略步伐,進一步強化瞭治理成本、風險管控,優化產品結構,打造更加高效、安全的商業模式。相比五年前,環保的主業盈利能力和市場份額大幅提升,行業支柱性地位趨於明朗。
  火
  火熱的2017,火熱的環保市場。在這個忙碌卻充實的年份,環保產業支撐起瞭全年“熱火朝天”的利好形勢。諸多高精尖產品“火力全開”,各大環保展會“人氣火爆”,海水淡化、再生資源回收“星星之火”……這個2017年,環保又“火”瞭一把。
  變
  2017年是節能環保產業創新成果的“豐收年”。2017年以來,以創新驅動為核的環保,深入推進研發變革,接連實現瞭頁巖氣大規模應用、海域可燃冰首次成功開采、核電技術對癥工業廢水污染頑疾、餐廚垃圾搖身變為生物質柴油等多項新興技術。與此同時,環保也醞釀出“百花齊放”的新業態:從追求規模轉向提質增效;從環境污染問題延伸至日常生活領域等等。這一系列新機遇、新速度、新驅動,標志著環保產業進入瞭發展新常態。
  路
  當國內競爭形勢漸呈白熱化時,所有人都在問“路在何方”,其實,節能環保的新一輪契機就回響在那古老的駝鈴聲裡——“一帶一路”。2017年,環保產業緊跟國傢“一帶一路”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全球化轉型,接連在沿線國傢取得重大突破,一個個動輒逾億元的訂單頻頻亮相,與火熱的國內市場行情相互呼應。直抵綠色未來,既是出處,也是來路。
  強
  2017年也是環保智造的關鍵年。今年以來,圍繞“互聯網+”深度思考,環保產業在大數據、雲計算領域全面發力,推出瞭以智能化應用、領先數據技術為平臺的全產業鏈形態。在隨後的市場磨礪中,憑借不斷提升技術的自主性和適用性,為我國自主環保技術設備的大規模生產和使用提供瞭智能化源泉。時至今日,環保產業已與智能制造領域深度佈局,成為瞭綠色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桿。
  【結語】
  時空坐標中,始終有兩種力量,貫穿產業發展進程。一種推著市場向外走,一種拉著產業向內收。一種力量昂首豪邁,一種力量質樸務實。但無論何種形態,環保仍舊頑強地向外向上生長,激勵諸多細分領域從一個個起點走出,又將一個個原點彼此相連,讓節能環保板塊迸發出滿滿綠色正能量。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836.html

為環保行業施“膜法” 市場喜迎戰略機遇期

掃地機出租
消毒機
煙霧機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膜分離技術在環保領域的應用日新月異,相關產業發展更是如火如荼。無論是水處理還是大氣治理,膜的應用價值都頗為可觀。當前,我國膜市場面臨應用層次偏低,自主創新力不強等四大難題,而其在環保領域的運用價值將有望開拓新市場。
為環保行業施“膜法” 市場喜迎戰略機遇期
  前言
  2013年以來,中國人民大學膜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連續出版《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對中國膜工業、再生水行業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得到高校/科研機構、金融機構/咨詢機構的研究人員和環保從業人員的高度評價,成為學術界、環保界、金融界、咨詢界人士瞭解中國環保產業的窗口,對我國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結合十九大報告內容,為適應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高的要求,膜技術也應該有著相應的創新與發展。2016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膜工業卷Ⅱ》在延續前期研究報告體系結構的基礎上,內容上繼續秉承精華,總結膜行業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挑戰,從技術競爭力、市場格局、企業運行模式等角度對我國膜產業進行全方位和多維度的研究與分析。本文是根據該報告中有關中國膜市場發展概況的內容重新整理編寫而成。
  第一節中國膜市場發展概況
  一、總體情況
  膜分離技術在我國水資源、能源、環境、健康和傳統技術改造等領域已發揮關鍵性作用, 成為推動國傢支柱產業發展, 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共性技術。膜技術推廣應用的覆蓋面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傢過程工業、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水平。經過50多年的發展,中國膜產業逐漸走向成熟。最近15年是中國膜產業的高速增長期,我國膜產業總產值從1993年2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12年近400億元(圖1),2016年我國膜產業總產值已接近1000億元。
圖1 中國膜產業總產值增長狀況(1993-2016)
  1999年,全球膜產業總產值在200億美元左右,中國膜產業的總產值約為28億元人民幣,僅占全球總產值的1.7%。到2016年,全球膜產業總產值達到500-600億美元左右,同年,我國國內分離膜產業總產值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總產值的25%以上,總產值占比大幅增加。
  第二節中國膜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一、中國膜產業面臨的挑戰
  中國膜產業的發展處於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應用層次偏低,應用領域偏窄
  我國膜技術應用層次偏低,應用領域偏窄,支撐我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力度不夠。我國膜技術應用領域主要偏重於低端水處理領域,占市場的90%左右,而發達國傢這一比例在70%左右。在國外有很大市場需求的血液透析、離子交換膜材料和過程工業用特種膜材料,在我國則處於起步階段。在水處理領域,高端的大型海水淡化和大型水處理工程也主要依靠國外膜材料,因此我國膜技術的應用尚處於低端層次,應用市場也有待於進一步開發。要在大力推動水處理膜產業高端化的同時,大力發展服務於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的特種分離膜材料和離子交換膜材料,大力推進其應用技術的研發與市場開拓,進一步發揮膜技術在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支撐作用。
  (二) 膜產業配套能力不足
  目前,我國生產膜材料的上遊主要基礎原材料,包括聚砜、聚醚砜、聚酰胺等高性能特種工程塑料產品質量難以滿足膜材料生產要求,海水淡化系統泵、閥、能量回收器、壓力容器等關鍵零部件尚未國產化,主要依靠進口。以膜材料領域為例,與國外相比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在技術研發方面,國內膜企業對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遠低於國外膜企業。國外大品牌的膜企業每年都會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大量儲備某種或某幾種技術的第二代、第三代產品。一旦市場需求、市場份額發生變化,這些企業就會立即推出儲備的技術產品。而國內膜企業主打的膜產品往往都是最新研發的,膜技術研發並不是作為一種前沿性、前瞻性的技術儲備予以看待,中外膜企業在技術儲備的差距是十分顯著的。
  全球膜與膜組器、大型水處理工程、產業技術標準主要由國際跨國公司主導,技術、資金、工程化經驗和品牌等方面優勢明顯。國外膜生產企業通過工程承包、合作建廠等多種方式搶占我國膜法水處理市場,無論是對國內膜法水處理科技提升還是產業發展都構成較大的壓力。
  (三) 膜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中國膜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主要體現在主要膜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高端產業、低端環節現象嚴重。作為膜產業的核心元器件的膜材料,跟蹤開發的產品較多,自主創新產品少,導致國產膜材料市場競爭力弱,在高端市場的占有率不足10%。膜材料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導致我國大部分企業隻能從事成套裝備的組裝工作,關鍵膜材料和器件依賴進口,企業利潤微薄,產業處於低端環節。盡管我國近幾年膜領域基礎研究取得較大進展,但原創性成果較少,同時由於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健全,研發與產業脫節嚴重,導致成果轉移、轉化存在障礙。加強原創創新研究、完善產學研合作機制是提升我國膜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此外,我國膜材料創新的主體在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相關制備技術在實驗室向產業化方向轉移時,未能實現產品化的問題一直沒有很好解決。與此同時,若幹膜材料的分離機理和制備工藝未能實現實質性突破,造成在基礎結構設計上的缺陷,無法在產品性能上突破和提升。盡管“十五”規劃以來,國傢在不同時期對膜領域的發展均有規劃和重點支持,但這些規劃和支持分散在不同的部委,相互之間的統籌協調少,導致創新資源分散,形成不瞭合力。加強創新機制研究,統籌規劃,充分整合中央、地方和企業的創新資源,優化產業佈局,是“十三五”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 企業規模普遍小,產品質量把控不足
  我國從事膜材料生產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從事膜工程的企業超過千傢左右,絕大多數企業不具備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設計、施工、調試運行能力。國內膜企業在產品的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上存在著不足,盡管不少企業已擁有ISO9000等多個質量認證的證書,但這些認證落實到生產中的企業比例仍有待提高。許多企業往往是為瞭質量認證而去獲得一個證書,並沒有始終地將質量管理理念嚴格貫徹到生產中去。如何將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真正實施到實際的生產中,真正體現出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生產標準,中國膜企業仍有待努力。
  二、中國膜產業面臨的機遇
  中國水資源緊缺、環境保護、新能源開發、傳統工藝技術改造的市場急需膜產業快速發展,使得中國膜產業的發展處於戰略機遇期,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 膜技術是解決資源型缺水,保障我國水安全的重要舉措
  水資源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不足已給城鎮居民供水安全和工農業用水保障帶來巨大的威脅,成為制約我國沿海地區經濟與社會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目前,我國660餘座設市城市中有420多座不同程度缺水,約110座城市嚴重缺水。據統計,正常年份我國缺水總量約在400億m3左右。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開源”是緩解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提高水資源的保障能力。其中,膜法海水淡化與苦咸水淡化是提高我國水資源保障能力的重要舉措:膜法海水淡化可以提高沿海地區水資源保障能力;膜法苦咸水淡化可以提高西部地區水資源保障能力。
  此外,膜法水處理技術是提高飲水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技術。據統計,我國90%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地區飲水存在水質嚴重不達標、供水保證率低、水致型地方病突出等問題,嚴重影響瞭人體健康。采用以RO和NF為核心的液體分離膜技術,可有效實現對受污染飲用水的凈化,是目前解決飲用水污染最有效、經濟的方法。其中NF膜有較高的膜通量,可以截留有機及無機污染物,而對人體必需的一些離子又有較大的透過率。因此,把NF膜應用於飲用水的深度凈化較其它的膜分離技術和常規處理工藝有較大的優勢。
  (二)膜技術是能源結構調整與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技術
  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給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和石油資源的短缺。天然氣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生物質燃料乙醇的開發是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膜技術用於天然氣凈化具有占地少、投資省、成本低的優勢, 其研究與應用對我國天然氣的綜合利用產生重大影響。
  石油目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而汽油在運輸、儲存過程中揮發大量油氣造成經濟、能源的巨大浪費和嚴重的環境問題。油氣回收膜分離過程是目前最經濟實用的一種油氣回收過程,具有高效、節能、操作簡單和不產生二次污染並能回收有機溶劑等特點。另外排放氣為潔凈空氣,符合環保要求,社會效益顯著。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傢都在積極開展膜法汽油蒸氣回收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我國每年的油品損耗量高於800萬噸,每年損失200多億元。針對我國的油氣排放標準,2000多個成品油庫和近10萬個加油站必須進行油氣回收系統的安裝與改造。發展油氣回收復合氣體分離膜是解決我國目前油氣回收的最有效途徑。
  (三) 膜技術在水環境保護、大氣治理中承擔重要角色
  我國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傢,同時還是一個環境污染十分嚴重的國傢。污染日益嚴重、水污染處理技術落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後、水資源循環回用率低是造成我國城市缺水的重要原因之一。工業廢水資源化和城市污水回用率低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僅嚴重制約瞭我國經濟發展,而且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采用膜技術處理廢水是減輕水環境污染、減緩水資源危機的重要舉措。
  我國大氣環境污染嚴重,由煙塵、粉塵、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導致的細顆粒物PM2.5污染全面爆發。加快開發氣體凈化(特別是空氣中PM2.5的截留分離)工程化裝備及關鍵膜材料,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減輕或者消除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危害。膜過濾技術已經用於濕法冶金強腐蝕性液體過濾,能夠實現苛刻工況下的550℃以上高溫氣體凈化,產品的推廣應用可以帶來工業應用領域的重要技術進步。
  (四) 膜技術是實現傳統工藝改造,實現資源回收的關鍵路徑
  膜技術是傳統工藝改造、工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的可靠保障。我國的過程工業本身不僅是能耗大戶,而且是環境污染大戶,其產品生產、加工過程的反應、分離、濃縮、純化,都迫切需要用新的方法改造傳統工藝,以提供工業制造技術水平。通過膜與其它過程的集成技術,改變工業生產過程中用戶的生產方式實現產業技術升級,進而實現節能環保和資源回收,實現環保由末端治理轉變為過程預防、由被動治理轉為主動預防、由耗費治理轉為增效治理。解決工業生產過程中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為國民經濟創造效益。
  從最傳統的產業(如醬油醋的生產、染料的生產、中藥制備等)到高新產業(如電子器件、納米材料、生物制品等),物料的分離純化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膜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有力加快我國采用高新技術改造現有產業的進程。在食品工業,采用膜分離技術可實現對液體食品的低溫消毒和殺菌,是改造我國傳統液體食品生產工藝的重要技術。采用膜分離技術對化工醫藥產品進行精制和濃縮,不僅能夠取代傳統的鹽析、醇沉和噴霧幹燥工藝,降低水耗、能耗和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產品品質和降低環境污染。
  (五) 開拓國際市場面臨空前的機遇
  近年來,國產的微濾膜、超濾膜、部分反滲透膜和氣體分離膜、電池隔膜等產品,由於質量不斷提高、性能良好、價格低廉、服務及時等優勢,大批產品和工程進入國際市場。海南立升的PVC超濾膜、天津膜天膜、山東招金膜天、杭州水處理中心、北京格蘭特、廈門三達、時代沃頓、大連歐科、上海斯納普、江西金達萊、寧波沁園等企業生產的膜產品已遠銷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巴西、俄羅斯、歐洲和美國等數十個地區、國傢,哈爾濱樂普生產的膜殼裝置也在國際市場暢銷。據中國膜工業協會2014年對32傢大型膜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現已實現出口近30億元人民幣。
  雖然我國膜產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上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相對不足。大力開拓國際膜產品、膜工程與膜服務市場,是擴大中國膜產業發展空間的重要著力點,有利於膜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大膜產業對外投資,完善膜產品、工程與服務的對外出口支持體系,推動擴大膜行業對外貿易規模,優化貿易結構,增強服務出口能力,培育“中國膜產品與服務”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傢的影響力。
  原標題:十九大·環境視界丨鄭祥:中國膜產業:過去、現狀與未來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63.html

環保並購熱度不減 2018年規模維持300至400億

台中自助搬家
洗地機出租
洗地機
洗地毯機
煙霧機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環保行業並購大戰風起雲湧,進一步促進瞭企業規模化發展及精細化管理。“公司之前多是內生式增長,希望未來有接近三成業務能來自並購整合。”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表示,環保行業的並購重組每年都會有比較大的增長,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環保並購熱度不減 2018年規模維持300至400億
  我國的環保行業起步晚、發展快,受政策影響比較大。隨著國傢對環保行業的日益重視,環保行業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的受到資本市場關註。據市場研究機構統計,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環保領域並購熱度開始上升。
  環保領域龍頭企業對於“小而美”的優秀中小企業的並購呈加速趨勢,龍頭企業間的強強聯合現象將不斷出現。目前國內環保企業超過3萬傢,上市環保企業不足百傢,隨著產業集中度的提升,環保產業的結構性重組將加劇。
  行業並購新趨勢顯著
  業內專傢表示,目前環保行業企業並購的目的主要是從核心業務領域,拓展產業鏈上下遊,邁進到綜合解決服務商;通過並購等模式實現異地擴張,在特定區域或全國范圍拓展核心業務;非環保企業通過跨界並購進軍環保領域等。
  資料顯示,參與收並購的企業既有環保行業“坐地戶”,也有外來的“新兵”,主要包括為拓展業務延長產業鏈、借並購進入環保行業、海外並購等多種方式,涉及污水處理、垃圾焚燒、危廢處理、大氣治理等多個環保細分領域。通過收購,這些企業實現著自己的目標,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這些野蠻人或者具有強大的央企背景,或者擁有雄厚的資本財力,或者具備獨特、全新的商業模式,他們的到來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彌補環保治理資金不足的同時,也加劇行業的集中度。”全國工商業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馬輝如是說。
  總體來看,雖然環保並購市場的主流依然是水處理與固廢處置,但固廢處置已然成為當前並購市場更為穩定強勁的組成部分。業內分析指出,這種現象的成因一是環衛一體化市場的崛起,二是業內對危廢行業的高度看好和政策的催化。而在固廢處理領域內,危廢企業已成為固廢處置中最為搶手的標的。
  行業並購呈加速趨勢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管理與政策教研所所長常杪認為,目前央企和國企進入環保市場明顯提速,隨著各類資本的進入,環保行業將呈現“紅海”與“藍海”並存的局面。此外,環保龍頭企業對於“小而美”的優秀中小企業的並購呈加速趨勢,龍頭企業間的“強強聯合”現象將不斷出現。
  不難想象,國內環保產業“小而散”的格局下,行業內人才基礎相對薄弱,研發技術與競爭力與國際公司有巨大差異,中小型環保企業必然會遭受國際大企業的巨大沖擊和吞並。因此,在並購浪潮中,中小型環保企業必須不斷轉變發展戰略,緊跟潮流,積極尋求戰略合作,抱團發展,通過幾傢技術互補的企業制定共同發展,互惠互利的發展戰略,才能不斷做強自己。
  業內預計,2018年環保行業依靠並購拓展業務的情況仍將持續,但並購規模將趨於穩定,預計將維持在300億元-400億元,並逐步轉向對並購公司的業務經營整合為主。大規模的並購一方面會提升行業集中度,具備資金優勢的企業市場占有率將提高;另一方面海外並購將引入國外先進環保技術,彌補國內技術短板的同時,提升國內環保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44.html

新版排污許可證全面鋪開 倒逼企業擰緊生態閥門

南投搬家公司費用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排污許可制改革,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按照2016年11月印發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將對固定污染源實行“一證式”管理。如今,全國統一編碼的新版排污許可證,正在各地逐步推開,年底我國將完成15個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新版排污許可證全面鋪開 倒逼企業擰緊生態閥門
  湖南頒發全國首批有色行業排污許可證;天津11月起鋼鐵、水泥行業排污須持證;浙江將許可證工作納入瞭年度省、市目標責任制和全省“五水共治”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全國統一編碼的新版排污許可證,正在各地逐步推開。
  為貫徹落實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和環保部《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2017年年底前,環保部將對包括水泥、玻璃、鋼鐵等行業實行新的排污許可證核發。
  事實上,從今年7月1日起,全國火電、造紙行業企業以及北京、保定、廊坊的鋼鐵、水泥高架源企業就必須要持證排污,全國各地各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已如火如荼展開。
  經過一年的努力,排污許可改革工作取得瞭階段性的進展,主要體現在:逐步建立、不斷完善固定污染源環境管理的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瞭排污許可的技術體系框架;實施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管理;推動環境管理制度的銜接整合;建立國傢、省、地市三級工作機制,推動許可證核發。
  據中國環境保護部-國傢排污許可信息公開系統顯示,截至12月25日,火電、造紙、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15個行業有1.1萬餘傢企業拿到瞭最新的排污許可證。另有400餘傢企業處於許可申請前信息公開環節,有望在年底前拿到排污許可證。
  相比舊版許可證,新版排污許可證有瞭不少改變:分為正本和副本,由環境保護部統一規范管理。新的排污許可證實行統一監管、公開公示的原則,較以往地方性排污許可證制度大大從嚴。這就意味著,排污許可證不是簡單的排污“通行證”,排污單位要依證排污,執法單位要依證執法,嚴厲懲處無證排污的行為,將國傢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環保技術規范落到實處
  那麼,新版排污許可證實施後有何影響呢?業內普遍認為,改革後的排污許可證,能有效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具體而言,以排污許可證為載體,對環境質量不達標或有改善任務的地區,可通過提高污染物排放標準,明確排污單位對污染物排放精細化管理的預期。
  對於企業來說,為獲得排污許可證而采取生產工藝提升、環保設備改造等措施,從短期看增加瞭投入,從長期來看是倒逼企業提升技術、降本增效。當然,也不是拿到證就可以束之高閣瞭,證上規定瞭詳細的環保管理內容和行為,包括管理臺賬的記錄內容、頻次和形式等,企業要開展自我監測,以備查驗。有瞭新“身份證”後,企業則從“要我守法”轉變為“我要守法”。
  年底將至,重點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已進入收尾階段。據權威消息顯示,北京市已經率先完成瞭全年的核發任務,山西、吉林、廣西等地也已經完成瞭90%以上的核發工作,企業新的排污“身份證”將正式全面鋪開。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40.html

損害擔責精準對癥環保困局 環境污染治理更進一步

掃地機出租
消毒機
煙霧機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日,新華社受權播發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作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方案的推出,旨在破解“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難局面,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環境治理格局。
  損害擔責精準對癥環保困局環境污染治理更進一步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稱《方案》),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這意味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已從先行試點進入全國試行的階段,向著有效破解生態環境“公地悲劇”困局的制度創新邁出重要的一大步。
  一直以來,面對生態環境損害,“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情況長期存在,造成“污染源頭難預防、損害責任難追償”的尷尬境地。作為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通過貨幣化的形式實現環境外部性“內部化”的重要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的核心目標是解決長期困擾環境治理難題,使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擺脫“公地悲劇”。
  損害生態環境是有代價的。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目的首先就是實現損害擔責的需要。環境保護法確立瞭損害擔責的原則。《方案》明確,到2020年,力爭在全國范圍內初步構建責任明確、途徑暢通、技術規范、保障有力、賠償到位、修復有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同時,《方案》強化“磋商前置”程序,這是對試點方案的一個重要補充。
  《方案》規定,省級、市地級政府可指定相關部門或機構負責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具體工作。在實踐中,損害賠償案件主要是發生在市地級層面,市地級政府在配備法制和執法人員、建立健全環境損害鑒定機構、辦理案件的專業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地市級政府在配備法制和執法人員、建立健全環境損害鑒定機構、辦理案件的專業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能夠在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值得註意的是,將權利主體拓寬至地市級政府,賦予其新的職權,將有助於推動落實地方政府黨政領導生態環保責任制,給予地方政府工作“抓手”,調動其參與此項工作的積極性。《方案》還要求地方細化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具體情形,明確啟動賠償工作的標準。《方案》印發實施後,環保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強化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體系建設,推進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規范管理。
  《方案》要求,違反法律法規,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做到應賠盡賠。賠償范圍包括污染清除、生態環境修復、生態功能階段性損失和永久性損害補償,以及賠償調查、鑒定評估等其他相關費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全國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不僅是實現損害擔責的需要,同時也是彌補制度缺失的需要。
  《方案》要求地方細化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具體情形,明確啟動賠償工作的標準。《方案》印發實施後,環保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強化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體系建設,推進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規范管理。據環保部負責人介紹,兩年來,7個省(市)印發本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賠償權利人、磋商訴訟、鑒定評估、修復監督、資金管理等方面,探索形成相關配套管理文件75項。
  下一步環保部將積極推動各地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改革任務、時限,配備專門隊伍,以案例實踐為抓手,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但目前立法條件尚不成熟,在部分地區開展試點後,需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為立法積累經驗。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