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搬家公司費用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當前,全國脫貧攻堅已進入決戰決勝階段,已經到瞭啃硬骨頭的關鍵時刻。
在這場戰役中,林業和草原成為生態扶貧的主戰場。那麼,林業和草原在生態扶貧方面作瞭哪些貢獻?取得瞭哪些成果?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
11月16日,國傢林業和草原局生態扶貧暨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專項工作會議在貴州省黔南州荔波縣召開,來自政界、金融界、學界、商界等領域的嘉賓齊聚一堂,圍繞林業和草原生態扶貧工作展開多領域、深層次的交流、探討和展示。貴州省林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陜西省林業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雲南怒江州人民政府在會上作典型發言,暢談各地生態扶貧工作。
貴州實施十大林業工程 全面助力生態脫貧
貴州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黎平
貴州是西部地區貧困面最廣、貧困程度最深的山區省,其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山區,多數是林農。林業是聯結百姓富、生態美的橋梁和紐帶,貴州林業在脫貧攻堅中承擔著特殊的使命。近年來,貴州立足國傢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大力實施十大林業扶貧工程,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瞭貴州林業的智慧和力量。
國土綠化扶貧工程。圍繞2020年實現森林覆蓋率達到60%的目標,貴州掀起瞭大規模國土綠化高潮,大力實施工程造林、全域開展四旁綠化,重點實施貧困地區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5年來共實施工程造林2896萬畝,累計財政投資達405億元,其中近80%的工程投資轉化成項目區群眾的勞務收入,實現瞭國土綠化投資拉動項目區群眾脫貧。
退耕還林扶貧工程。貴州堅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將退耕與脫貧、還林與培植後續產業持續增收相結合,集中在重點貧困區域實施退耕還林707萬畝,工程總投資達110億元,工程直接和間接補償給貧困群眾資金達85億元以上。
生態護林員扶貧工程。國傢出臺生態護林員政策後,貴州共爭取到生態護林員崗位6萬個,直接帶動25萬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同時,貴州公益林、天然林、未成林造林地和森林防火等森林管護措施共提供瞭2萬餘個護林崗位,人年均管護補助達8000元以上,直接帶動4萬人以上實現增收脫貧。
生態補償扶貧工程。貴州共有公益林8940.54萬畝,涉及農戶500餘萬戶,歷年來中央財政已累計下達貴州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57.84億元,目前每年兌現給農戶的政策性補助資金達10.98億元。經測算,2017年貴州公益林補償資金給予貧困人口戶均補償427元,人均補償達107元。
林業產業扶貧工程。貴州制定瞭《貴州林業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出臺瞭《關於推進全省林業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貴州省十大林業產業基地建設規劃》《關於綠色金融助推林業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並與7傢金融機構簽訂瞭戰略合作協議,達成支持林業改革投資4000億元。省級財政每年劃撥3000萬元林業產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貧困地區林業產業發展。2017年,貴州林業總產值已突破2000億元,帶動貧困地區就業135.9萬人,林下經濟帶動12.35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914元。
森林生態旅遊康養扶貧工程。貴州素有“公園省”之美譽,全省有106個林業自然保護區、105個國有林場、95個森林公園、54個濕地公園、40個國傢級森林康養基地、32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森林景觀資源十分豐富,特別適合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產業。貴州重點打造荔波茂蘭、銅仁梵凈山、赤水丹霞、施秉雲臺山、遵義天鵝堡、石阡佛頂山等森林旅遊景區和森林康養基地,實現森林旅遊井噴式增長。2017年,全省森林旅遊1.42億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58.78億元,帶動92.04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3241元。
此外,貴州還在林業“三變”改革、人工商品林贖買、森林碳匯交易、精品林業等方面實施林業扶貧工程,加強生態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和監督執紀問責,著力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努力形成林業市場化、多元化發展趨勢,將貴州豐富的林業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促進貧困人口在生態建設中增收脫貧、穩定致富。
廣西打好林業特色產業脫貧攻堅戰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 陸志星
近年來,廣西依托油茶、林下經濟等優勢產業,大力實施“林業特色產業富民行動”,截至2017年,全區54個貧困縣林業總產值超過2000億元,同比增長17%,油茶種植面積達540萬畝,占全區的79%,林下經濟產值達464億元,同比增長25.5%,林業產業在54個貧困縣的覆蓋率達80%,初步統計林業產業發展直接帶動約40萬名貧困人口脫貧。打贏脫貧攻堅戰,希望在山、潛力在林。廣西將以油茶“雙千計劃”“萬億元林業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為抓手,創新扶貧載體,完善機制建設,進一步發揮林業脫貧攻堅主產業、主陣地的優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高位引領,科學構建產業扶貧工作機制。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將林業產業作為貧困地區縣級“5+2”特色產業、村級“3+1”特色產業的重點內容,突出將油茶產業、林下經濟作為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提升到打造兩個新的千億元產業的戰略高度。推動優化頂層設計,廣西印發《加快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產業發展的意見》《加快促進廣西林下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脫貧攻堅特色種養業培育實施方案》等,逐級推動實施林業產業扶貧攻堅戰,統籌優化貧困地區油茶、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佈局,力爭到2020年,油茶、林下經濟等產業再帶動超過50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創新突破產業扶貧資金瓶頸。一方面傾斜安排財政資金,55%以上的農業綜合開發林業項目資金用於支持54個貧困縣發展油茶、林下經濟產業,廣西財政分別設立油茶、林下經濟產業專項資金,2016以來共計下達3.53億元,64%以上的資金傾斜安排到54個貧困縣。一方面引入金融資本,分別和國開行、農發行、農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累計獲得授信額度800億元,近70%可優先用於貧困地區發展油茶、林下經濟。加強政銀企對接,充分利用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平臺,制定重點支持的油茶、林下經濟經營主體名錄。2016年以來共發放中央財政貼息1.85億元,撬動社會資本近62億元進入林業產業扶貧領域。同時,降低林地使用成本,對於社會企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貧困戶建設在林地、草地內,特定用於實施扶貧脫貧工作的畜禽養殖設施、采後處理設施、初加工設施等,在“十三五”期間免征森林、草地植被恢復費。
示范帶動,持續提升產業扶貧工作實效。2016年以來,貧困地區建設油茶高產高效示范園120個,貧困人口每畝增收超過2000元,建設“產業富民”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11個,抽樣調查顯示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超過1800元。新建81個林業科技示范基地,創建各級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54個,選派林業科技特派員368人次,帶動培養一批“土專傢”“林秀才”。積極發揮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六萬林場、大桂山林場等發展油茶種植加工、林下經濟產業的帶動效應,給貧困地區帶來可看可學的林業產業扶貧樣板。
強化利益聯結,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增收脫貧。2016年以來,廣西新增國傢級、自治區級林業重點龍頭企業30多傢,新增油茶、林下經濟類農民專業合作社300多傢。探索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村兩委+合作社+農戶+基地”“油茶扶貧產業園”等新模式。開發“八桂小林通”APP,成立區直國有林場林下經濟聯盟,借助全區林下經濟、油茶產業協會、中國-東盟博覽會,以及廣西“空店”銷售平臺,推動實現產品變產值、資源變資產。
陜西扶志+扶智 增強脫貧後勁
陜西省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 薛建興
越到後期,精準脫貧難度越大。生態扶貧要想可持續,既要扶志也要扶智,實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為紮實推進陜西生態脫貧工作,堅決打贏生態脫貧攻堅戰,陜西林業註重扶志扶智,拓寬就業渠道,持續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生態循環產業,培育和引進涉林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貧困人口從林業產業發展中持續增收。
創辦《林業生態脫貧大講堂》。山區林區群眾普遍存在政策不清、技術不懂、動力不足等問題,特別需要一學就會、一用見效的實用技術技能培訓。陜西與農林衛視聯合創辦瞭全國首檔生態脫貧扶志扶智欄目《林業生態脫貧大講堂》。農林衛視是全國唯一從事農林科技推廣普及的電視頻道,覆蓋全國農村地區。實踐證明,陜西創辦的《林業生態脫貧大講堂》,憑200萬元的小投資,把生態脫貧政策信息、實用技術技能、致富典型經驗送到瞭全國5億多農民身邊炕頭,在全國生態脫貧扶志扶智工作中發揮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其中,在欄目設置上“求精準”,堅持“做給林農看、教會林農幹、幫著林農賺”理念,充分征求林業一線幫扶幹部、基層技術推廣人員和涉林企業、合作社業務骨幹的意見,緊緊圍繞陜西“3+X”特色產業脫貧體系,突出陜西花椒、核桃、紅棗、油用牡丹、元寶楓、林麝等林業特色優勢產業,科學設置“技術普及、致富典型、政策解讀、林特產品、專傢解答”五大版塊,欄目設置貼近群眾、突出精準。在質量保障上“下功夫”,堅持“政策解讀找權威、技能傳授找專傢、典型帶動找能人”思路,積極協調爭取,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原陜西省委副書記毛萬春做客欄目宣講脫貧政策,中國林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45位專傢學者現場連線講解實用技術,30多名以林致富能人親身講述脫貧致富經驗,欄目質量得到切實保障。在落地見效上“出真招”,堅持“線上線下,共同發力”,邀請中央電視臺、陜西日報等30餘傢中省新聞媒體宣傳推薦,網站、微信、微博同步轉發。欄目共制作98期,每周固定播放9次,累計播放300餘次,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9億多人,農村人口近5億,收視率穩居農林衛視各欄目之首。同時,整合林業培訓資源,加強跟蹤服務指導,印發《關於加強貧困地區林業培訓工作的意見》,累計培訓27.3萬人次,確保貧困群眾瞭解脫貧政策、掌握脫貧技能、學習脫貧典型。在資源利用上“最大化”,堅持“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原則,根據各方實際需求,開展多方位、多層次的合作,在資源利用上謀求最大、最廣泛的實效。
實施“五個一批開放”工程。山區林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生態建設的主陣地,林業部門具備讓貧困群眾實現傢門口就業增收的優勢和條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陜西省林業局啟動實施“五個一批開放”工程,即向貧困人口開放一批森林公園、一批國有林場、一批花木園、一批林業管護站、一批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通過增設護林員、生產員、安全員、保潔員,山貨特產經營攤位等公益性崗位和經營場所,拓展就業增收渠道,取得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陜西首批開放的170個林業基層單位,開發公益崗位1859個,吸納貧困人口就業1859名,人均增收5531元,帶動貧困人口4262名。按照計劃,到2020年陜西將開放500個林業基層單位,吸納5000名以上貧困人口就業,實現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新疆履職保護綠水青山 盡責助推脫貧攻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廳長 祖麗菲亞阿佈都卡
南疆四地州是國傢確定的脫貧攻堅“三區三州”之一,是新疆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多年來,新疆依托國傢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將發展特色林果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培育形成瞭1500餘萬畝的環塔裡木盆地優質特色林果基地,踐行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走出瞭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2018年,全疆林果種植總面積1856.89萬畝(不含兵團),預計果品產量780萬噸、產值577億元。其中,南疆四地州林果業收入已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主產區個別縣市突破瞭50%,特色林果業已經成為南疆覆蓋范圍最廣、惠及人口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脫貧產業。
新疆以市場為導向,做好產業佈局規劃引導,在政策資金上重點向優生區和適生區傾斜,向優勢區域集中,形成瞭以紅棗、核桃、香梨、杏、蘋果、葡萄六大樹種為主,早、中、晚熟搭配,鮮、幹、仁用組合的特色林果佈局結構。在加快推進基地建設中,各級各部門勇於創新,探索出紅棗“播種”、核桃“秋栽”等一系列革命性新技術、新辦法、新途徑,做到瞭早豐產、早見效,確保特色林果業實現大發展、形成大產業。
建立健全科技服務體系。新疆培育形成瞭以地州、縣市為主體,鄉鎮為紐帶,農民技術員、科技示范戶為網絡的區、地、縣、鄉、村五級林果技術服務體系。建成地、縣、鄉、村四級林果科技示范園1538個,總面積達到瞭32.1萬畝,基本做到瞭每鄉都有一片示范園、村村都有一個示范點。建立和完善瞭領導幹部、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能手三級培訓體系。
加大用地、用電、用水等方面優惠政策扶持力度,引進培育中糧集團、匯源果汁、新疆果業等一批帶動力強的果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各類資本進入特色果品加工領域,打造生產、保鮮、儲運、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帶動提高果農栽培管理水平。支持企業、合作社建設有一定規模的貯藏保鮮設施,重點發展現代化氣調保鮮、冷藏保鮮,形成果品貯藏保鮮集群優勢。截至目前,全疆果品貯藏保鮮與加工企業達到515傢,其中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81傢,年加工果品能力突破300萬噸。
加大果品推介力度。2018年,在國傢林業和草原局、廣東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廣州)交易會”升格為“中國新疆特色林果產品博覽會”,僅3天就現場達成180項購銷協議,協議金額達15.2億元。通過援疆機制,大力推廣浙江省“疆果東送”“十城百店”、北京市“百店專櫃”等成功經驗。打造果品“金字招牌”,加強“三品一標”認證工作,著力推動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協同發展。規范品牌創建和宣傳,扶持打造瞭“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紅旗坡蘋果”等一批林果品牌,探索出品牌強農的發展之路。
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是做好林業扶貧工作的堅強後盾,精準發力、跟蹤問效是做好林業扶貧工作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新疆先後出臺《關於加快特色林果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南疆特色林果產業競爭力的指導意見》《22個深度貧困縣市三年林業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為推進特色林果業發展提供瞭政策保障。還派出工作組逐一督查扶貧項目建設情況、資金使用情況,逐人核實貧困戶身份和建檔立卡情況,做到精準到戶到人,確保林業扶貧政策、項目、資金、措施的落地見效。
怒江特色林果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雲南省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娜阿塔
怒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是全國唯一集邊疆、民族、山區、宗教、貧困為一體的傈僳族自治州,既沿邊又涉藏,有長達450公裡的國界線,是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怒江林業用地面積占全州國土面積的86.77%,森林覆蓋率達75.31%,貧困發生率高達38.14%,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屬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
怒江是雲南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先行地,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協同發展是事關怒江能否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小康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在國傢和雲南省的大力支持下,怒江把生態護林員作為推動生態脫貧的切入點,精準聚焦深度貧困鄉村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努力探索獨具怒江特色的“生態護林員+”的生態脫貧模式和路子。2016年以來,國傢林業和草原局領導先後三次深入怒江開展專題調研,提出打造怒江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區的指示。在國傢林業和草原局的指導下,雲南省林業廳與怒江州共同編制瞭《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業生態脫貧攻堅區行動方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對《方案》做出“既利當前,亦利長遠,抓好落實,久久為功”的重要批示,充分體現瞭國傢對怒江生態扶貧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截至目前,國傢和雲南省共安排怒江生態護林員指標1.19萬名,下達的指標數居全國和雲南省之首。實際選聘1.36萬名生態護林員,帶動4.88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占全州貧困人口的30%。
精準落實生態護林員政策,以一項職能發揮好“七大員”作用。怒江精準落實生態護林員各項政策:堅持嚴格選聘、創新管理模式、劃分森林管護責任、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監督檢查、開展技能培訓。生態護林員作為一支由貧困人口組成的脫貧攻堅林業隊伍,在怒江生態建設和脫貧攻堅中被賦予多重使命,發揮瞭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是發揮護林員作用,保護好怒江1898.35萬畝森林資源安全。二是發揮技術員作用,掌握產業技術,逐漸成長為林業技術推廣員和土專傢。三是發揮巡邊員作用,近兩千名生態護林員巡護著450公裡邊境線生態安全,同時起到瞭“一名生態護林員就是一名哨兵”的守邊護邊作用。四是發揮帶頭員作用,生態護林員脫貧後利用技術優勢積極帶動其他貧困群眾發展草果、核桃、漆樹、花椒、中藥材和中華蜂、獨龍牛、黑山羊等特色種養業,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五是發揮宣傳員作用,在開展森林管護的同時,以“傈漢雙語”宣傳形式,成為林業法律法規和扶貧政策宣傳的中堅力量。六是發揮應急員作用,發揮在自然災害預警預報、森林防火防控等方面的應急處置作用。七是發揮人力資源儲備員作用,為偏遠山區鄉村振興留住勞動力,儲備人力資源。
生態護林員政策在邊疆落地開花。隨著生態護林員隊伍的不斷壯大,森林火險、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等破壞資源案件大幅減少。目前,怒江林分平均蓄積居雲南省第一,森林覆蓋率居雲南省第二。2017年,怒江農民人均純收入5871元中林業占比達46%,逐步實現瞭在綠水青山中獲得金山銀山。全州生態護林員少數民族比例高達95.46%,1.13萬少數民族同胞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帶動瞭全國56個民族中傈僳族、怒族、普米族和獨龍族等4個少數民族脫貧,其中,對獨龍族19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生態護林員全覆蓋,並在今年率先整族脫貧,兌現瞭黨作出的在脫貧道路上絕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的莊嚴承諾。生態護林員讓全州三分之一貧困傢庭的勞動力走出傢門,走上公益崗位,其中557名傢庭婦女,已成為生態保護中亮麗的風景線。
怒江的實踐證明,國傢的生態護林員政策,有效解決瞭邊疆民族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維系瞭祖國邊疆的安定團結,奠定瞭鄉村振興戰略基礎,貫穿瞭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始終。這是落實“生態補償脫貧一批”,實現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雙贏,解決偏遠山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最有效的途徑,也是黨中央、國務院生態扶貧惠民政策在怒江的完美詮釋和生動實踐。(編輯:Wendy)
source:https://www.huanbao-world.com/a/zixun/2018/1130/63911.html